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電子產品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環保標準。3C認證是電子電器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的基礎門檻,凡屬于《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內的產品都必須通過該認證。3C認證不僅包含產品安全要求,也涉及電磁兼容等環保性能指標。
中國RoHS認證(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國推自愿認證)是另一項重要環保資質。該認證依據《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實施,限制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六種有害物質的使用。認證采用目錄管理模式,檢測標準執行GB/T26572-2011限值要求與GB/T26125-2011檢測方法。2019年起對達標管理目錄內產品實施強制符合性要求,證書有效期為5年。
家用電器還需符合能效標識制度,音視頻設備要達到電磁兼容(EMC)要求。企業可以通過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申請RoHS認證,證明產品符合環保要求,提高市場競爭力。國家通過基金減免、政府采購優先等政策鼓勵企業參與認證。
歐盟市場對電子產品的環保要求最為嚴格。CE認證是歐盟市場準入的強制性認證,涵蓋安全、健康及環保要求。其中CE-LVD(低電壓指令)確保電氣安全,CE-EMC(電磁兼容指令)防止電磁干擾,CE-RED(無線電設備指令)適用于藍牙、WiFi等無線設備。
RoHS認證(有害物質限制指令)是歐盟針對電子電氣產品的核心環保認證,限制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等10種有害物質含量。標準要求鉛、汞、六價鉻等物質含量不得超過0.1%,鎘不得超過0.01%。2024年12月3日后,未上傳CE-RoHS資質的電子電器產品將面臨歐洲電商平臺下架風險。
WEEE認證(報廢電子電器設備回收指令)要求產品標注"帶輪垃圾桶"標識,確保電子產品報廢后能得到環保處理。REACH法規則要求申報產品中化學物質的使用情況,BPA等高度關注物質(SVHC)在物品中總含量不得超過0.1%。
美國市場對電子產品的環保認證主要集中在電磁兼容和能效方面。FCC認證是所有帶射頻或數字電路的電子產品的強制性認證,確保電磁干擾(EMI)符合限值。FCC認證分為兩類:FCC ID針對無線設備(如手機、路由器),FCC SDoC針對普通電子產品。
ENERGY STAR?(能源之星)是美國環保署推出的自愿性能效認證計劃,涵蓋計算機、顯示器、家電等各類電子產品。通過該認證的產品能效比普通產品高出20-30%,可獲得政府采購優先權。
加州65號提案(Proposition 65)要求產品若含有加州政府公布的致癌或生殖毒性物質,必須提供明確警告標識。雖然這不是認證制度,但出口加州的電子產品需要特別注意物質合規性。
日本市場實施PSE認證(產品安全認證),其中菱形PSE為強制性認證,圓形PSE為自愿性認證。同時要求符合JIS C 0950(日本RoHS)標準,限制六種有害物質的使用。
韓國市場要求KC認證(Korea Certification),包含電磁兼容和有害物質限制要求。MEPS(最低能效標準)制度也適用于多種電子產品。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實施RCM認證(法規符合標志),整合了安全、電磁兼容和無線電要求。能效方面則采用MEPS和Energy Rating標簽制度。
印度市場推行BIS認證(印度標準局認證)和WPC認證(無線產品認證),同時實施電子廢物管理規則限制有害物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