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進口管理體系中,臨時進口是指因特定商業或非商業目的(如展覽、測試、維修等)將貨物暫時帶入中國關境,并在規定期限內復運出境的特殊貿易方式。對于沒有CE認證的產品能否申請中國臨時進口,需要根據我國海關監管政策、產品類型和進口用途來具體分析。
中國臨時進口政策的基本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和《暫時進出境貨物管理辦法》,臨時進口貨物可享受關稅和增值稅的減免政策。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13號明確規定,臨時進口貨物不受我國強制性認證(CCC認證)限制,這意味著沒有CE認證的產品理論上可以申請臨時進口。但實際操作中需要滿足三個核心條件:貨物必須保持原狀(不得銷售或改變用途)、提供海關認可的擔保、承諾在規定期限內復運出境。值得注意的是,CE認證是歐盟標準,我國對應的是CCC認證,二者不能混淆。
不同類型產品的差異化監管要求
對于涉及人身安全的特殊產品,即使臨時進口也有額外要求。
醫療器械類產品需提供境外上市證明和中文說明書;
工業設備需附帶安全警示標識;
電子產品則要說明電磁兼容性情況。
以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的展品為例,沒有CCC認證的海外家電展品可以臨時進口,但必須張貼"僅限展示"標識,且不得連接電源演示。2022年上海海關就曾查獲一批以展品名義進口卻準備銷售的未認證美容儀器,最終企業被處以貨值30%的罰款。
展覽品進口的具體流程
參加國內展會的無CE認證產品,除常規文件外還需提供展會主辦方出具的參展證明。中國海關對大型國際展會設有專門通道,如進博會、廣交會期間可實現"隨到隨檢"。展品包裝必須標明"非賣品"字樣,且數量要合理(一般不超過3臺/套)。展后15個工作日內需向海關提交撤展證明,并在6個月內辦理復運出境手續。需要注意的是,展覽期間不得擅自將展品移出展館,2023年北京某汽車零部件展商就因私自將展品帶出試駕被取消臨時進口資格。
測試用途進口的特別規定
企業為研發測試目的進口無CE/CCC認證樣品時,審批更為嚴格。需提交測試合同、實驗室資質證明、測試計劃書等材料,且單批樣品價值通常不得超過10萬美元。測試完成后需向海關提供測試報告和產品處置證明(銷毀或復出口)。上海自貿區對此類進口有便利政策,允許"先入區后申報",但要求企業建立完善的樣品管理制度。某跨國電子企業2021年在浦東進口測試用芯片時,就因未按時提交銷毀記錄被暫停臨時進口資格1年。
維修用零部件的進口規范
無認證的維修配件臨時進口需提供原始設備的購買憑證和維修合同。單批進口金額不得超過設備原值的30%,且不得包含整機產品。海關對這類進口實行"件數管控",比如汽車維修配件每次不得超過50件。維修完成后,替換下來的舊件必須復運出境或銷毀,并提交相關證明。廣州海關去年推出的"保稅維修"試點,允許部分企業在海關監管下長期存放維修備件,大幅簡化了臨時進口手續。
跨境電商臨時進口的新模式
通過跨境電商渠道臨時進口的樣品,可適用"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中的特殊規定。沒有CE/CCC認證的產品,如果是用于電商平臺展示或消費者體驗,且單件價值不超過2000元人民幣,可憑平臺擔保享受快速通關。但商品頁面必須明確標注"非賣品"和"本產品未取得中國認證"的提示。杭州海關在2023年雙11期間,就曾放行過多批用于直播展示的進口小家電樣品。
海關查驗的重點關注事項
中國海關對臨時進口貨物的查驗主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核對實際貨物與申報用途是否相符,比如申報為測試用卻攜帶大量同型號產品可能被懷疑商業用途;二是檢查產品安全狀況,如機械設備需確認危險部位有防護裝置;三是審核文件真實性,特別是擔保文件的效力和金額。建議提前準備產品的英文技術參數和中英文安全警示說明,以便海關快速驗放。去年青島海關查獲的一批以"測試樣品"名義進口的未認證醫療器械,就因缺乏基本安全說明而被責令退運。